(资料图片)
陪同挂号、引导就医、跑腿拿检查报告......“职业陪诊师”悄然兴起。月收入高、订单量大,让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热议。
显而易见的是,职业陪诊师收入越高、需求越大,越能反映出我们的社会人口老龄化正在进入新阶段,即需要帮助的老人越来越多,需要帮助的领域越来越多,而无法随叫随到的子女也越来越多。无形之间,老年人和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距离正在被拉大,这就倒逼养老产业填补老年人需求的空白,不断催生出新的细分行业。
正因如此,有关部门有必要,也有责任进一步规范养老产业的这些新兴领域,比如摸排梳理相关机构,或设立相关岗位的资质证明,清理整顿企图浑水摸鱼的机构或人员,让上班族可以放心把父母交给“陌生人”。
但与此同时,从大量网友的讨论中不难看出,陪诊师兴起的另一层重要背景,是老年人自主就医不便。不同医院就诊流程各异,令老年人难以适应;医院内部导航失效,令老年人疲于奔波;数字化系统对老年患者并不友好,部分三甲医院的机器使用人数了了,许多人宁可选择排长队;甚至还有少数医院出现“自助取袋机”,以方便之名行骗保之实。令老年人无所适从、望而却步的种种不便及乱象,无不体现医院的适老化改造尚不到位。
要切实解决老年人的自主就医难,其实可以借鉴人口的另一端——孩子。孩子放学早、无人接,同样困扰上班族。但我们也能看到,除了专业接送人员的日渐活跃,另一边,学校也在推迟放学时间,努力对接下班的家长。同样的,老年人自主就医问题,除了可以靠专业的助老人员来缓解,另一边,医院也应主动作为,精简就医流程,优化分配院内志愿服务人员,让挂号付费、报告打印的机器真正成为帮手,而非摆设。
一老一小,是社会最柔软的部分。如果说孩子面临的许多问题,尚且可以由家中老人帮忙解决,那么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,老人遇到的问题,由谁来解决?老人的需求,由谁来满足?这些问题需要更权威、更专业的答案。
作者:孙欣祺
编辑:孙欣祺
责任编辑:杨健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