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显卡

高温天气持续,夜间高温死亡风险更需提高警惕-全球观天下


(资料图片)

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刘颖琪)7月4日,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张恒德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,7月5日起京津冀等地高温再现,河北大部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北部、河南中北部等部分地区,最高气温可达39℃至41℃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吴灵敏在7月4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提示,高温天气更易诱发中风,而热夜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40%-50%,需要随时警惕中风风险,出现症状及时就医。

被忽略的“湿球温度”及“夜晚高温”更致命

提及高温天气,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日均温或日最高温,却忽视了“湿球温度”和“夜晚高温”(热夜)的概念,湿球温度的定义是指对一块空气进行加湿,其饱和时(相对湿度达到100%)所达到的温度。

据英国《新科学家》周刊2020年5月8日的报道称,当湿球温度超过35摄氏度这一临界值后,身体就无法通过出汗来降温,但低于这一临界值的温度也可能是致命的。更有研究显示,高温的夜晚往往更致命。

2022年8月,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团队联合多国研究学者发表在《柳叶刀》的一篇研究论文表明,研究团队在分析了与夜晚高温相关的超900万人死亡情况之后发现,热夜的短期暴露与居民死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。

“有文献指出,热夜对健康的影响独立于日均温,在日平均气温不变时,夜晚高温,则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死亡风险增加40%-50%,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,死亡率可高到60%以上。”吴灵敏强调,当气温上升到32℃以上时,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66%,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,危险性还会增大。所以,高温天气下更需警惕中风风险。

高温天气警惕中风风险,四步走做好防范

吴灵敏指出,中风的主要诱因是脱水,水分补充不及时,血液黏稠度增高。如果还伴有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血管畸形等疾病,或伴随吸烟、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,更要警惕。当出现“嗜睡、打哈欠”“一过性眩晕、黑曚、视物不清”“鼻唇沟不对称、双手平举不在一水平线、绕口令说不清”的三个症状时要考虑中风前兆:

湖北武汉市120急救医生在救护车上与医院“连线”,线上指导诊疗急性中风。武汉发布 图

由于中风致残致死率高,如何预防很关键。对此吴灵敏提出四点建议:一、舍得开空调,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;二、避免长时间户外运动,可以在早上或者傍晚温度相对较低时进行户外活动;三、合理饮食,保持身体水分,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、及时补充盐和矿物质,如喝运动型饮料或电解质水,不要喝含糖或含酒精的饮品;四、关注天气预报,做好防晒措施,如常备遮阳伞、遮阳帽、防晒霜等。

推荐DIY文章
环球热头条丨Win11电脑联网但打不开网页解决方法介绍
腾讯会议上传PPT教程|热点
微博查询群聊历史记录教程 全球热闻
腾讯会议周期性会议设置方法
芒果tv投屏到电视的方法 全球快报
短讯!qq进腾讯课堂方法
精彩新闻

超前放送